余江原名安仁县(宋端拱元年—988年设立),民国3年(1914年)因与湖南省安仁县同名而易名,由于境内有余水(信江)而取名余江县。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余江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经济不断提速,是中国葛之乡、国家粮食大县和瘦肉型生猪生产出口基地县,连续多年被誉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县”,勤劳智慧勇敢的余江人民不断创造奇迹,书写辉煌,奏响幸福最强音!余江县情可以用一二三四五来进行概述。
一颗星。1993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3208号小行星以我县民营企业家张果喜的名字命名为“张果喜”星。从此,张果喜星耀太空,成为中国企业家摘“星”第一人。余江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世界木雕大王张果喜的影响力,着力发展雕刻事业,使雕刻成为余江的一大支柱产业。
两种精神。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血防精神和热爱人民,真诚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韬奋精神是余江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余江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在全县内打响了一场抗击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于1958年在全国率先以县为单位消灭了血吸虫病,铸就了血防精神,毛泽东同志为此写下光辉诗篇《送瘟神二首》,盛赞余江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成就。余江是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继鲁迅之后的文化旗手邹韬奋的故乡,韬奋精神在余江有着更加深刻的内涵。一直以来,余江人民大力弘扬血防精神和韬奋精神,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在两种精神的激励下,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三面红旗。1958年,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以县为单位消灭血吸虫病,当年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第一面经旗》对这一事迹进行报道。从此,余江在全国血防战线树立起第一面经旗。消灭血吸虫病后,余江人民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开始源源不断向部长输送优质兵员,至今实现连续55年无责任退兵,先后4次受到南京军区表彰,4次受到国防部表彰,多次荣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义务兵征集第一县”称号,在全国树起征兵工作的一面红旗。余江创造性地把血防工作和水利建设有机结合,建成白塔渠灌溉工程,既巩固了血防成果,又完善了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多次受到国务院和水利部的表彰,在全国树起了水利这面经旗。三面红旗是几代余江人建立起的模范丰碑,余江县始终高举这三面红旗,从中吸取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四大产业。余江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走特色产业强县之路,坚定不移地按照规划蓝图,推进循环经济、雕刻、眼镜、微型元件等四大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四大特色产业争相竟放,余江被誉为中国雕刻之乡、中国眼镜之乡、全国微型元件生产基地和江西省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目前,已建成雕刻博览城、雕刻产业园、雕刻文化街等平台项目;形成了集原材料、产品研发、制造加工、贸易流通为一体,由眼镜配件、镜片、电镀、成品眼镜等行业相互协作配套的眼镜特色产业集群;产生了“百家企业、四千设备、五千工人、万种产品、千万税收、亿元产值”的微型元件集群效应;循环经济产业园已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30余家,从业人员1.5万人。四大产业的强势崛起,带动了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2013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4.5亿元,财政总收入14.67亿元。
五个基地。2013年,余江成功纳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范围,也是江西唯一开展产城一体化建设的示范试点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余江县委县政府再次结合县情进行布局,着力打造全省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基地等五个基地。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38万余江人民正以高昂的斗志,全新的姿态投入幸福余江的建设热潮!余江的明天更美好,明天的余江人更幸福!